我們終究會度過奧密克戎疫情。
但疫情的出現弱化了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,破壞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,加劇資本的流出,挫傷人們的信心。這種對經濟和社會的傷害,遠不只是一場短痛。
痛定思痛,更要思變,把災難當作建立共識的新起點。
疫情之下的危機:全球經濟下行新冠時代下,全球經濟大幅下行
餐飲業、旅游業、航空業、進出口貿易、物流等行業都受到重創。
2022年全球企業破產數量預計將同比增長15%,預計在新冠的三年里,有幾十萬家公司,受新冠影響而倒閉。
2020年3月,香奈兒、愛馬仕、勞力士等多個奢侈品大牌宣布停產。
風靡全球的快時尚女裝品牌ZARA和H&M,也在4月份宣布關閉全球200~1200家門店。
2020年6月,風靡全球的維多利亞的秘密宣布破產,全球數百家門店全部關閉。
那些曾經被認為“不可超越”、“不可替代”的品牌,在新冠的沖擊下,顯得不堪一擊。
那些風靡全球的產品,那些引領時尚的設計,一夜之間就能灰飛煙滅。
國際企業舉步維艱,中國企業也是一樣。
而物流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服務行業,隨著服務客戶的業務萎縮,勢必也會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難。
供應鏈受阻,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
物流是經濟的血脈。
由于本輪疫情多點散發,防控措施也不斷升級。致使多地實施封控管理,貨車物流一度大量被困公路,造成供應鏈物理性中斷。
全國物流數據顯示,全國的貨運量還沒有恢復到疫情之前,而本輪疫情中心城市的貨運量更是不足此前的兩成。
另據不完全統計,前段時間全國先后有13個省份因疫情防控關閉了數十個城市的部分高速公路出入口,一些正常開放的高速公路口,則對貨車司機設置了重重限制。
在原本物流運力受到抑制的情況下,再遇關停嚴控,一邊防疫一邊保供,物流陷入兩難境地。
供應鏈循環不暢,物流運行面臨較大壓力。
物流需求增速明顯回落,市場規?;謴蛣蓊^放緩,物流通行能力、銜接水平下降,物流運行成本上升,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。
物流受阻顯示出疫情,對生產、生活的多面沖擊
1) 物流受阻直接導致物資流動放緩、居民消費首當其沖放緩。
近期我們看到,吉林、上海等地先后出現物資購買困難或是發貨送貨顯著延遲等現象。
2) 物流受阻和開工率下降可能互相形成制約。
與2020年首輪疫情之后快速、大力組織復工復產不同,本輪疫情在全國錯落爆發導致供應鏈上各企業開工參差不齊。
在環環相扣的供應鏈中,原材料采購-生產-出貨等任一環節受阻,都可能意味著整條產業鏈的擁堵。
尤其是,汽車、電子產業鏈供應鏈長,分工細,且定制化程度高,一地停產很可能造成全產業鏈的大面積交付延遲、甚至停產;
3 月上海僅停產 4 天,全國整車產量已經同比由升轉跌、收縮 4.9%,而隨著庫存零部件用盡,4-5 月停產面積可能會指數型上升。
其他產業鏈較長、分工較細的行業也可能遭受同樣的困境。
新易泰對于疫情物流困局的行動與思考
危機與機遇往往是共存的,困難也常常與機會相伴。在危難面前,我們應從容面對,用行動去迎接機遇的到來。
1、從戰略高度,保衛供應鏈。
身處疫情的人都能感知,供應鏈是社會賴以存續的基礎之一,水電煤氣、通信交通、食品醫療等基礎供應鏈一刻不能停。
保供和抗疫一樣重,一樣急。新易泰積極發揮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,為抗疫保供貢獻自己的力量,保衛供應鏈,才能加快社會恢復正常運轉的速度。
2、打造多點靈活調配的備份供應鏈
面對供應鏈危機,只看問題,到處是堵點。危中覓機,也會發現新天地。
面對疫情突變,新易泰總部及時調整運營策略,提出“倉配一體分倉發貨解決方案”:
3、夯實企業文化價值,打造韌性供應鏈
危機既然來了,從心態上必須接受,接受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。
疫情期間有很多不確定性,我們內部公開討論,不隱藏,快速決策,及時發布,持續收集員工反饋的意見,適時調整。
有了靈活快速決策、組織文化和員工關懷,打造韌性供應鏈就有了內部基礎。
4、依靠科技,打造數字化、智能化供應鏈
奧密克戎傳播速度快,要阻斷,只能犧牲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流動性。
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等無接觸技術和工具,可以在相當程度上“對沖”停擺與靜默。
新易泰利用完善的OMS、TMS、DMS、WMS、BMS、DMS系統集群,完成“封閉生產+居家辦公+云上協作”。